第(1/3)页 回归现实首先要做的,是将无数资料,通过脑电波头盔转移到电脑设备上。 核技术肯定是要上交的,至于会获得什么好处,这说不准。 陆晓肯定不会再和以前一样,自己去开价了。 这显得他很没有格局,老板肯定会表示表示,至于什么奖励,倒是值得期待一下。 虽然拥有了天基武器,更先进的核潜艇核航母依旧有巨大的意义。 在陆晓看来主要还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在于超长的续航时间。 虽然核动力航母和常规动力航母在航行速度和巡航能力方面没有非常大的区别,但是核动力航母不会受到航行燃料的限制,理论上可以航行数十年不靠岸。发展核动力航母,可以极大程度提高航母编队的远洋能力,不再受限于近海。 第二个方面是核动力航母的排水量更高,体积更加庞大。 依靠核动力系统,航母的排水量可以发展到10万吨以上,老鹰国最先进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排水量高达12万吨。 庞大的体积,确保航母可以携带更多的舰载机、武器弹药,航母甲板可利用空间也更多,提高了舰载机的调度和出动能力。 最后一个方面,核动力航母不需要排放燃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 这些气体,一方面会危害航母上士兵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还会干扰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在战时会成为舰载机安全的潜在威胁。 对夏国而言,发展核动力航母是有必要的,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夏国海军实力,更好地保护夏国领土安全。 毕竟很多时候,天基武器和核武器一样,是不能随便用的。 比如某个势力发生动乱,总不能用天基武器发动攻击吧。 但那时候需要撤侨,把核航母拉到那个势力最近的公海,意义不言而喻。 而且目前在大部分势力看来,核航母,直接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目前老鹰国同时服役有11艘核动力航母,并且还有3艘新一代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正在建造中。 现在是2019年,夏国到目前为止,还只有两艘常规动力航母,第一艘改造航母是2012年下水服役,自己建造的前两年才下水,还没有正式服役。 按照陆晓的前世记忆,应该是今年年底,正好那件大事发生之前不久,才刚刚正式服役。 这也是完全国产的常规动力航母。 陆晓心中计算了一下,要是现在把最完整的核动力技术拿给秘密基地,也许今年年底的第二艘正式服役航母,可以延期一段时间,到时候从第二艘开始就是能全球航行的核动力航母了。 再过两年,又能下饺子一样多造很多艘。 也许几年时间就能超过老鹰国的航母数量。 当然超过他们是不理智的,毕竟有天基武器在,航母有个四五艘就行了,多了也没太大意义。 真要发生冲突,天基武器照过去,航母也直接趴窝了。 核技术又不只是用在航母上,还有核潜艇或者核发电上。 目前我们最初的核动力是由第一任核动力总工程师赵总工程师,自己造出来的。 只能自己靠着自己,在西南大山深处,聚集起一支号称“八千会战大军”的队伍。 没有计算机,就轮流使用手摇计算器验算物理公式;没有装卸设备,就发动群众用推、拉、顶、吊等方法把大型零部件“盘”进厂房……经过广大技术人员和工程人员5年的艰苦奋战,1970年8月,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满功率运行; 有了核潜艇的动力设备,才开始根据这台设备研究核电站,当时还引进了法兰西的技术,靠着之前积累的经验,经过20年的努力,在1991年12月15日,终于有了第一个核电站。 到了现在,又过去二十多年,新一代核电站已经设计完成,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有了“华龙一号”现在自然也还没有完成。 有了陆晓提供的技术,可以推动进程,早点实现第三代核电站技术。 陆晓首先将核技术通过脑电波头盔导出,原本的技术标准是英文的,陆晓需要经过“翻译”。 而且陆晓获得的技术基本上是完整的核技术。 有航母的有潜艇的,也有核电站的。 当时51区的用电,就是靠着核电。 就算51区基地外部被彻底破坏,在地下,也有完整的生存系统。 靠着核电功能,自己种植粮食蔬菜,可以说陆晓还间接掌握了地下基地完整的技术。 这项技术夏国目前可能还没有,陆晓再次填补空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