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要知道40年前,我们还只能用算盘计算各种参数,艰难地摸着石头过河,研究第一艘核潜艇。 后来又花了20年时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从法兰西手中吸收了不少经验,制造出核电站。 陈杨比陆晓知道的东西多很多,他很清楚地记得当初看过一些资料。 为了这些关键性项目,不少人付出了一辈子,有的甚至积累成疾,早早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看到项目成功。 1997年,时任夏国核动力院副院长的张总工程师与二十多名科研人员创造性地提出了“177堆芯”的概念:在法兰西的157堆芯方案上,再增加20组燃料,不仅发电功率提高,安全性也上升。 这就是完全自主的“华龙一号”关键技术。 陈杨可是知道陆晓拿出来的东西,那都是跨越时代的好东西。 肯定比现在的技术还要领先。 陈杨二话不说,先敬了一杯酒,说了很多感谢的话。 “陈哥,不用这样,都是我应该做的,国家强盛,我们这些人才能过得更好更有尊严啊。”陆晓说道。 陈杨点点头,继续夸道:“自从去年我们的天基武器出现,很多事都顺利很多了,我们在外也有无数盟友,大量企业也开始海外发展,尤其是你们夏为科技,产品已经覆盖全球,目前是世界第一的公司了。” “啥?这就世界第一了?”陆晓惊讶道。 他还没顾得上自家公司,所以也没有看刘伟每周发来的公司报告。 陆晓的真正爱好还是在各种技术上。 公司运营,只是将他的一些技术转化需要的步骤罢了,他的公司自己从来没有花费太多精力。 反倒是公司遇到各种麻烦,为了解决麻烦模拟器模拟了不少技术。 当然也是因为这些技术,公司发展越来越好。 没想到闭关四个月,自己公司已经世界第一。 公司并没有上市,按理说这世界第一,不会特别准确。 陈杨既然这样说,应该是有一些特殊的地方。 世界第一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比如在陆晓前世,世界第一的公司是苹果,市值达到了16万亿! 当然要是计算普通的公司,情况会有一些不同。 这需要从营收,还是资产规模两方面来看。 而营收来看,未上市的企业世界第一,其实是夏国的电网公司,年营收达到了3800多亿美刀,排在世界第三,前两名是上市企业。 从总资产来看,这就比较困难了,因为未上市企业根本不公布财报,很难准确判断。 比如某些银行他们间接持股了多少企业,掌握多少资产,很难断定。 而国内总资产第一,应该又属于国投了,注册资本1.55万亿元夏币,是全球最大的财富主权基金之一。 陆晓判断陈杨应该说的是营收,成为了世界第一。 否则从总资产来看,夏为科技可没有多少线下产业。 和陈杨也聊不了核技术,他压根不懂,陆晓便询问道:“陈哥,我还没来得及看公司的发展报告,要不你给我说说,你的意思是我们公司的营收成了世界第一啦?” “这怎么可能,距离我闭关才过去四个月!” 陈杨点点头,笑道:“这是真的!你们公司这四个月发展太恐怖了,简直难以形容,你难道忘了在你闭关前已经规划好发展,老鹰国的市场找到了合作伙伴,全球其他市场也开放了授权,让他们可以生产脑电波头盔?” “另外,你们公司的系统,目前已经覆盖全球,而全球有多少设备?” “还有你研发出了中文编程,还有软件商城,中文编程方便快捷啊,这四个月诞生的软件,足足是过去几十年诞生软件的总和!” 陆晓也听呆了。 陈杨满意的看着陆晓终于情绪有所触动,大笑道:“可别忘了我们有句老话,叫做人多力量大!中文编程,人人都可以写软件啊,现在你们的软件商城,很恐怖!” 陆晓兴趣来了,很想去看看软件商城变成了什么样。 还有公司账户到底沉淀了多少资金,竟然营收做到世界第一,这不得几千亿美刀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