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可只要大家重复实验,就会发现还真能做出来。 只不过验证实验,需要一些时间。 而发表论文,一开始就已经在网站上备案了,大家其实能看到。 也许会被一些人讨论,最后拿来攻击陆晓。 这对陆晓来说倒是无所谓,他还巴不得闹出的风波大一点,这样的免费宣传,还真是求之不得。 陆晓的论文一作通讯什么的都是自己,地址倒是用了江大生物实验室的名字。 二作三作,给了一些出力比较大的科研人员,他们也感觉赚大了,对陆晓来说论文的作者名无所谓,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上升的阶梯。 升职加薪,都是靠发表论文,或者说影响因子。 江大生物实验室在全球都有一定知名度。 因为p4级别的实验室,数量并不多。 也只有一些大国才会建设这样的实验室。 日不落国伦敦,《柳叶刀》期刊总部,编辑注意到从夏国发过来的论文。 一般论文都是先由普通编辑审核,发现没有明显错漏,才会交给主编审核,最后主编看了也觉得不是糊弄人的玩意儿,那就会邀请专家审稿了。 这些专家,必须是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大牛。 比如陆晓曾经发过数学论文,发过中文编程的论文,这篇还是本科毕业的论文,因为没有涉及太多机密,也都公开了。 那么一些期刊主编收到同类型的论文需要审稿,可能就会考虑邀请陆晓作为审稿人。 陆晓在学术圈的名气其实也不小。 当然陆晓的邮箱收到过邀请邮件,他没什么时间,就没有参与过审稿。 这次陆晓的论文,并没有被编辑轻视。 看看作者,再看看通讯地址,也能意识到这篇论文不简单啊。 于是这篇叫做《从普通细胞提取干细胞的研究》的论文,很快发送给主编终审。 主编也很重视,只不过看完内容后,他眉头却是紧皱。 因为几年前出现过类似的论文,不是都被证明是学术造假,还有脚盆国科学家因为这件事自杀了吗? 难道又成功了? 乔治作为《柳叶刀》主编,对生物、医学也有一定造诣,否则也成不了主编。 在他初略看来,好像实验图片数据流程通通没问题! 当时小保方晴子的论文,其实也看起来没问题,只是其他人重新实验的时候,做不出来。 最终才让大家质疑的。 小保方晴子还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造假,选择公开做实验,可惜她还真没做出来。 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出,小保方晴子估计是有一定底气的,不然怎么敢再次做实验呢,不怕别人拆穿吗? 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无法重现。 后来随着舆论发酵,脚盆国的人都跟着讨伐学术造假,这才导致悲剧发生。 乔治召开了主编会议,讨论该怎么处理这篇论文。 就在这时,生物圈的不少人却都因为这篇论文被惊动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也是因为学术界的一种新变革。 你就是在线预览网站的出现,以前发表期刊,他们审稿就需要花费一个月以上,有的甚至半年都不出结果。 这时候如果别人提前发表了怎么办。 所以online-early article网站出现,大概就是在线预览的意思,很多期刊都会自动和在线预览网站对接,sci也引入了early access。 甚至不少人都开始根据early access网站上点赞的高低,判断这篇论文受欢迎程度了。 当然在线预览只是在线看看而已,真正的影响力因子,还是要看当期刊真正发表的时候引用次数。 只不过现在大家已经有渠道可以提前了解未被实体期刊发表的论文。 也引起了一场新的风波。 竟然有人简单修改了一下几年前被大家公认的学术造假论文,投稿给了柳叶刀,这简直是在挑衅所有人。 评论区,不少学术界小萌新,对论文一知半解,已经开始喷起来了。 网站是谁都能浏览评论的,当然这里各大期刊的在线预览比较严格,会有实名认证。 尤其是发表过论文的大佬们,那更是享受vip的待遇。 别人一看名字,就知道这个人牛不牛了。 现在正在喷学术造假的人,还不是什么大牛,都是些博士、研究生之类的人。 而真正的大佬们,已经在仔细研究这篇论文,到底是不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那当初脚盆那个自杀的科学家,死的可有点冤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