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而事实也是如此,一贯对周文言听计从的阎大帅也就从善如流,只是命令部分部队沿着鬼子撤退的路线谨慎探查,确定鬼子的撤退意图,并不轻功冒进。
到了10月21日,阎大帅得知日军已经沿着同蒲铁路退回到了广灵、仁怀一线,主力则是回到了大同。而尾随而至的国军则顺势收复了旧长城的雁门关、平型关等关隘,还有晋北的代县、灵丘、阴山等县城。
有人会问,日军怎么就轻易将之前费尽心力攻克的险要关口和县城给放弃了。
其实就是日军一旦选择收缩兵力撤军,这些关隘和县城的守军就成了孤悬在外的孤军,补给线太长就很容易被华夏军队截断。
届时都不用国军特意攻打,只要将其围住,不用多长时间这些鬼子守军都要被饿死、渴死。
所以鬼子再是如何不甘心,也不得不撤。
至此,历经一个多月,交战兵力达数十万规模的忻口会战就降下了帷幕。
此次会战,华夏军队以伤亡5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日军近3余万人的战绩。
其中,佣兵团和模范师在娘子关歼敌近万,滹沱河伏击战又歼敌6千余人,而忻口战场近一个月的大规模攻防战则是给日军也造成了一万多人的伤亡。
当然,华夏军队的绝大部分伤亡也来自于忻口战场。
由此可见忻口战场的国军还真的是敢打敢拼、不怕牺牲,顶住了日军重兵集团的凶猛攻击。
此次会战中日双方的战场交换比达到了历史性的1.6:1,跟原来历史上5:1的比率,已经是颠覆性的改变。
最关键的是,华夏军队成了此次会战的胜方,日军不但损兵折将,而且攻克太原,占领山西的战略目标也没有达成,可说是败得体无完肤。
这是周文自穿越以来第一次真正改变了原来的历史大走向。
在原来的历史上,华夏军队不但输掉了忻口会战,更是牺牲了近十万晋军老兵,还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山西土地沦陷敌手。
而作为在民国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的晋军,也由此开始走向没落。
周文不知道这种改变对接下来的抗战会有什么影响,但是他并不在乎这个。
他在乎的只是如何杀死更多的小鬼子。
第(1/3)页